中共咸阳市秦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
首页 | 信息公开 | 纪检监察要闻 | 工作动态 | 学习园地 | 业务之窗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习园地 > 廉政文化 > 正文
一生不离绿的光辉
发表时间:〖2023/10/23〗    浏览次数:〖〗     字体:【放大】 【正常】 【缩小

百年沧桑,波澜壮阔,风缓水微,四季轮回,一览历史长河,清廉是清亮的灼灼之星。

回望,清廉是中国的魂。中国的文人十年寒窗苦读,最艰难时,无一衣以蔽体,无一物以饱腹,但仍一身傲骨,一心为民,他们坚信“钱财皆是阿堵物,权势具为过眼烟”。这魂是唐朝杨炯一生清正廉洁、爱民如子,“天知、地知,你知,我知,何谓无知”的气魄;是北宋包拯生前拒收任何贿赂,死前立碑《诫廉家训》警戒后人的传唱;也是清朝的郑板桥穿布衣、着草鞋,坚守“要留清白在人间”的初心,赚得“官风清若一枝竹,囊空如洗两袖寒”身后名的凝聚;是明朝的海瑞“慎之又再慎,谦逊以自束”的清风长存,情操似雪。古朴如是,代代相传,就已化作不朽的精神,撑起了民族的脊梁。

展望,清廉是中国的经脉。建国初期,毛泽东主席、周恩来总理生活节俭,立下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廉意基调;以焦裕禄为代表的好干部,身患肝癌仍忍着剧痛奋战在岗位上;陶行知先生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,用毕生心血推动祖国教育事业的进步……这一脉相承下落,就有了扎根乡村36年的“最美乡村教师”支月英化作春泥更护花;有了坚守贫困山区40多年,与学生同吃、同住的“感动中国”校长张桂梅用生命践行着教育传递;还有数不尽、说不清的往贫困地方去、在边疆地区坚守的乡村教师、支教老师们……点点星火,燎原之火。

立足此刻,廉洁是脱离那些阳春白雪的宣告,它不是“竹性本孤洁,况在只园中”,不是莲的“出淤泥而不染”,不是秋天的孤芳自赏,不是冬天的梅“凌寒独自开”,它是简简单单的一句:“不受曰廉,不污曰洁。”是初心的坚守,“廉之所持,道之所存;道之所存,师之所立。”

廉是师德之基。教育是有些静的事业,但世界嘈杂的,它的庸碌、繁华、诱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。恪守“廉性”,才能时刻保持清醒——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开始,就背上了无形的责任,我们不仅是“传道授业解惑者”,更是学生行为、品德、情操的学习典范,我们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——恪守廉性,才能守住初心,立身传道、以德树人、修身慎行,在面临社会各种诱惑时,严格约束自己,在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教,抵制不良风气,大声拒绝诱惑、腐败。

廉是教之根本。教育是持久的事业,它不是一天、一月、一年能体现价值的速食产品,它要耐住寂寞,耐住岁月蹉跎,耐住大浪淘沙,它是一次行为的矫正,一个眼神的警告,一种想法的引导,一本作业的批改,甚至一次站立、一次微笑,恪守“廉意”,才能时刻要求自己——在思想上紧跟组织、时代的要求,在工作上任劳任怨、坚守勤奋,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爱护、培养,备好、上好每一节课,践行教育这一干净纯粹不得亵渎的理想。

“清若一枝竹”,情怀是梦,是山,更是信念。“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,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。”尊重从何而来?唯修养自己而已。

教育先行,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叶的事业,当应牢记初心和使命,坚守本心与自我,一生不离绿的光辉。

咸阳高新领航学校郝萍萍)

 

上一条信息:七律·寒竹
下一条信息: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
陕ICP备05015531号
咸阳市秦都区监察委员会  版权所有 undefinedcopy; 2011-2012    
地址:陕西省咸阳市渭阳中路1号    邮编:712000    电话:029—33229061    举报电话:029—33229062    邮箱:jw@snqindu.gov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