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咸阳市秦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
首页 | 信息公开 | 纪检监察要闻 | 工作动态 | 学习园地 | 业务之窗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习园地 > 廉政文化 > 正文
有职务,无便利
发表时间:〖2022/03/04〗    浏览次数:〖〗     字体:【放大】 【正常】 【缩小
 

一天晚上,周总理举行宴会后,乘车返回时发现后窗前放着一束鲜花,便问司机怎么回事。司机回答说:“宴会结束时,看到服务员抱着许多从宴会桌上撤下来的鲜花,想起邓大姐很喜欢花,我要了一束带回来。”周总理拿起那束鲜花看了看,说:“公家的东西,不能随便要、随便拿。”然后他接着说,“今天太晚了,记住明天一定把花送还给饭店。”

一九六三年一月,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到苏州,看望陈云同志。当周总理离开时,接待人员搞了一些苏式糖果,准备送给周总理。邓颖超同志立即叫随行人员付款。当总理知道是按成本收费时,就坚持按市场价把钱全部补上,并严肃地说:“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,决不能搞特殊化。你们搞接待工作的同志,要牢记这一点啊!”

周总理的客厅、办公室和卧室明亮整洁,然而却没有什么华丽的陈设。有个客人问总理:“你经常出国,又有那么多外国首脑来访,送了那么多礼品,怎么一件陈设也没有呢?”

总理反问他:“他们为什么送给我呀。”客人脱口而出:“因为你是总理呀!”

总理说:“对了,正是因为我是总理,他们就送给我。如果我不是,他们还会送我吗?”总理又说,“人家是送给我们国家的,并不是送给我周恩来个人的。如果我把国外送的东西收下来了,那是什么行为呢?”

周总理的一言一行,真实地诠释了一名国家公职人员的高洁清风,决不假公济私,决不因小失大。

党员领导干部手握国家公权力,于是“权利”、“便利”的诱惑就会如影随行。这些捷径和“小便利”,看似无伤大雅,也不违法违纪,实则悄无声息地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,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党风政风民风。

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。我们不能无视面上的假象,更不能忽视其背后深藏的陷阱;我们不能倚仗手中的权力,更不能一味地追求权力所带给你的“无限便利”。

党员干部要慎独慎微,坚决抵制“小便利”,拒绝“官本位”,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姓“公”,我们的身份是“勤务兵”。

 

陕ICP备05015531号
咸阳市秦都区监察委员会  版权所有 undefinedcopy; 2011-2012    
地址:陕西省咸阳市渭阳中路1号    邮编:712000    电话:029—33229061    举报电话:029—33229062    邮箱:jw@snqindu.gov.cn